如何防流感专家来指点
- 编辑:5moban.com - 18我做实验的思路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凭想象力。
第二十一条多个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的,牵头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协作与结果互认机制,加强科技伦理审查的协调管理。第三十六条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根据科技活动紧急程度等实行分级管理,可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快速通道,及时开展应急审查。
地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和隶属关系负责本地方、本系统科技伦理审查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对纳入清单管理科技活动的专家复核机制,加强对本地方、本系统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伦理审查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第三十四条国家对纳入清单管理的科技活动实行行政审批等监管措施且将符合伦理要求作为审批条件、监管内容的,可不再开展专家复核。委员任期不超过5年,可以连任。5. 对人类主观行为、心理情绪和生命健康等具有较强影响的人机融合系统的研发。(四)涉及实验动物的科技活动,使用实验动物符合替代、减少、优化原则,实验动物的来源合法合理,饲养、使用、处置等技术操作要求符合动物福利标准,对从业人员和公共环境安全等的保障措施得当。
第四十九条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是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单位内部调查处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及时主动调查科技伦理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追责问责。第五节 应急程序 第三十五条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应制定科技伦理应急审查制度,明确突发公共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审查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应急伦理审查培训我们应发扬这样的风格,相互谦让、多作贡献、少要所得。
第四,交叉开课选课,需要打造适合跨学科培养的专门课程,编写新的教材。激发科学家的好奇心和研究激情,培育良好的学术生态。交叉学科的形成是一个艰巨且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带有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自组织和涌现特性,是水到渠成的事,无法预先设计,更不是由权威部门、机构或者个人说了算的。武汉大学供图 概念:学科交叉研究与交叉学科 首先,作为一个学科,它要有学术共同体。
营造自由探索、平等互利的氛围。当然,交叉学科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会有很多困惑,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八,完善适合学科交叉的同行评议制度,包括选择合适的评审专家、延长评审过程、优化申诉机会和渠道、提醒评审专家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等。第二,要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报》记者李思辉、实习生马玲玲根据作者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上的讲座内容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文章经作者审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成立必须有以上条件的支撑,交叉学科也不例外。
当前的交叉学科发展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先争取获批一个交叉学科,以此取得资源和政策支持,来推动学科交叉研究。作者:韩启德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10/8 9:13:12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韩启德院士:学科交叉研究不是做拼盘 文 |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对医学的交叉研究萌发了兴趣,刚好在2000年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合并之时,王选院士希望我做一件事推动北大一些学科的交叉研究。时至今日,当初的生物学已经在不断的学科交叉中融合边界,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但实践中看到的结果是拼盘效应、貌合神离,助推浮夸之风,不可持续,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
第二种是从物质第一性出发来思考问题,它往往产生重大原始创新,但是难度极大。第三,双聘和兼聘的选择,因其间涉及工作量计算、成果归属、待遇等问题,需要探索具体的体制机制。
第三种是从解决重大而困难的实际问题出发,这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研究也比较容易产生原始创新,至少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美国华裔生物学家钱煦教授曾主张:做6分贡献,要4分所得。
当然,如有必要,不妨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有时丑话说在头里亲兄弟明算账反而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使合作关系更加和谐长久。范式越精确,涵盖面越广,那么它作为对反常的一个指示器就越灵敏。我们要做的是努力为学科交叉研究搭建平台,制定积极的鼓励性政策,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第一种是类推,这是最常见的模式,属于从已有成果出发,顺从既定范式,做出原始创新的可能性不大。当原有的学科体系无法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时,自然会促使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汇聚一堂,相互借鉴与合作,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当时的我们满怀一腔热血,同仁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取得了一些不错的前沿交叉成果。
我主张相对保守一些,如履薄冰、认真小心。最后,学科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不可混为一谈。
保障: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如何使学科交叉研究得到保证?我认为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根本保障。推崇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风尚。
随着物质科学的不断进步,实验胚胎学、分子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扶摇直上。只有在真正掌握好本学科范式的情况下,才可能为原始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有资格跨入别的学科领域。
新的交叉学科真正形成之前,学生的机构归属、培养方式和基本要求仍然不能脱离原有学科。在他的鼓励下,我在校长办公会上自告奋勇负责组织学科交叉研究。这在当前管理体制机制下,有一定合理性。发现反常现象是创新的前提,而反常只在范式提供的背景下显现出来。
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家精神,培养科学家专注、执着、诚实的美好品德。以生物学为例,早在生物学学科形成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生理学、动物学以及植物学的相关研究,直到19世纪初才明确这种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学。
库恩曾经说过:拒斥一个范式而又不同时用另一个范式去取而代之,也就等于拒斥了科学本身。条件:精诚良好的合作关系 独木不成林,学科交叉研究需要团队同心协力。
事实证明,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在本学科做得最好的学者,或者在本学科领域掌握一招鲜技术和方法的学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当前的交叉学科发展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先争取获批一个交叉学科,以此取得资源和政策支持,来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在此我愿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在探索交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不确定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第四,交叉开课选课,需要打造适合跨学科培养的专门课程,编写新的教材。当然,如有必要,不妨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有时丑话说在头里亲兄弟明算账反而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使合作关系更加和谐长久。
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提出创新问题?科学问题的提出一般有三种模式。新的交叉学科真正形成之前,学生的机构归属、培养方式和基本要求仍然不能脱离原有学科。
我把自己的心得概括为6点,分别是概念、动力、根本、条件、保障和基础。实际上,强大的原始创新动力会促使研究者采取第二、三种模式,而这两种问题模式往往倒逼大家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乃至突破原有的学科范式。
时至今日,当初的生物学已经在不断的学科交叉中融合边界,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从生物学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科从来就没有固定的界线,处于不断流动之中,在相互交叉与融合过程中发展,分与合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